浅谈燃气安全隐患管理该如何有效破局
近年燃气安全管理现状
根据2022年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指出,用户端 (包括工商和居民) 事故数量总占比为72.3%,死亡人数占比为 95.5%,受伤人数占比为 94.5%。天然气事故中软管问题占比最高,占比为19.2%;用户私自接改燃气管道造成事故占比为 11.5%。液化石油气事故中同样也是软管问题占比最高,占比为36.7%。
在正常情况下,软管、私接管道等问题可以通过常态化巡查有效整治,燃气中毒等问题可以通过可燃气体报警装置进行报警,以起到降低事故危害性的作用。近几年各地已经开始加大燃气安全管理力度,如《安全生产法》中强制规定餐饮等生产经营场所必须安装可燃气体探测器。同时,国家也加大了燃气安全隐患巡查力度。
从2021年-2022年燃气事故分析报告显示,燃气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但近期的多起事故,却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表明燃气安全建设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燃气安全建设中,有哪些阻碍?
从近年来一系列燃气安全事故案例不难看出,传统燃气安全监管和巡查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阻碍燃气安全管理建设进程主要原因。
首先是传统燃气安全监管方式很难将统一监管落实到位,新国标规定在餐饮场所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是否具备联网功能未有明确规定。
目前在各类场所中,使用较多的还是以不具备联网功能的独立式可燃气体报警装置为主,而不联网的报警设备无法远程报警,若现场无人,往往无法起到预警作用;同时不联网设备的监测数据无法统一上云,这意味着燃气安全管理无法形成从市级-区级-街道等层级分明的统一监管平台,无法有效落实燃气统一监管体系的建设。
其次是传统的巡查管理模式存在漏洞,无法形成常态化、高效化。管理闭环难落地,难以确保巡查能够常态化、高效化的开展。虽然有统一的文件标准,但各区具体执行情况各有不同,执行效果也参差不齐。比如在银川案中,附近居民反馈当地的消防查的还是比较严格,但是缺乏对液化石油气的监测,酿成了重大事故。
一方面,燃气安全巡查缺少巡查过程管理及有效监督人员的智能化工具。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走马观花、违规作弊等情况;另一方面,纸质化的巡查档案也难管理和查阅,纸质记录往往无法反馈真实场景,很容易存在徇私舞弊行为,纸质化案也容易被篡改。
统一监管体系难以落地,传统巡查无法常态化和高效化,给燃气用户和社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意味着事故救援中的救早灭小难以实现。
如何打破燃气安全管理建设中的阻碍,有效破局?
行业专家普遍认为,利用“物联升级+远程预警+智能巡查”的科技手段,能快速推动燃气安全统一监管体系的建设。
首先是利用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对设备进行升级。对于未加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的场所加装智能联网可燃气体报警终端;对不具备联网功能的独立式可燃气体报警主机加装DTU实现联网改造,可以实现新旧设备统一上云,数据能够及时的上传到云平台和各个部门。
其次就是通过智慧物联网云平台实现远程报警。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数据采集,以及将相关数据快速传输到各个监控室、运营中心及监管部门等,能够有效实现燃气事故的及时预警;同时也可以多重报警给燃气用户、应急部门、消防部门等。还能通过云平台设备联动,对接电磁阀门、排风扇以及安防摄像头,远程通过监控进行视频复核,查看隐患预警地点是否已经有人在处理,或者存在开火却无人看管,灶具或软管损坏等问题。
最后,利用智慧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巡查系统来进行隐患巡查,能够实现管理闭环落实高效化,巡查过程管理线上化。能有效确认巡查人员是否按时按路线进行巡检并巡检到位,通过图文、视频方式检查巡查结果等,让巡查不再流于形式。还可以建立可视化隐患台账,从而确保燃气安全隐患巡查有迹可循,责任落实到位。
以“智”提“质”,利用已经发展成熟的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及智慧物联网云平台,启动城市基础设施更新,融合数字技术,建立燃气安全统一监管体系,让燃气产业全面数字化升级,从根本增强城市安全管理水平,燃气安全的短板问题终将会真正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