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全球主要经济体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
摘要: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浪潮正在加速推进。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和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
其中,美国、英国等国家从“自由探索”向“政府干预”转变;德国、法国等国家通过政府直接引领,营造优越的产业数字化生态系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问题为导向,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中国立足本国优势产业,寻求数字化新变革。
但总体而言,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均表现出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政府的发展战略为主导、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合作为基础、以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为战略选择、以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人才为重要支撑、以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为主赛道的发展特征。
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链重构的竞争中,中国应将进一步夯实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共性技术辐射能力,充分利用工业体系规模优势,把“双循环”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等视作战略着力点,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全球主要经济体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
(一)美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将互联网接入、宽带普及、智能电网改造等项目作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国家宽带计划”的提出旨在实现国内数字设施均衡发展。
在资金投入方面,2021年6月参议院投票通过的《2021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承诺5年内投入约2500亿美元用于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半导体等关键科技研究领域。
在战略合作方面,美国不仅注重本国数字实力的提升,也同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希腊、日本等围绕人工智能研发、5G基础设施、量子通信技术等方面展开研发合作和科技协作。
在机构设置方面,美国白宫2021年1月成立国家人工智能倡议办公室,专门负责监督和实施国家AI战略。
在人才吸引方面,美国国会正推动国防部改善其专业量子计算领域的劳动力供给质量,《量子网络基础设施和劳动力发展法案》为国防部和私营部门更好地吸收量子相关学位的毕业生提供了保障。
(二)英国、德国和法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
在战略布局方面,英国制定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性战略,先后推出了《数字经济战略(2015—2018)》《英国数字战略(2017)》《国家数据战略(2020)》等战略计划,对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做出全面而周密的部署。
在部门协同方面,英国多个部门联合打造了数字经济政策网络,包括内阁办公室、商业创新和技能部(BIS)、教育部(DfE)、国际发展部(DFID)等部门,共同构建英国的数字战略体系。
在产业转型方面,以制造业为例,英国制造业的数字技术采用率不断提升,其中增材制造采用率约为28%、机器人约为22%、工业物联网约为12%。
2014年,德国联邦政府发布《数字议程(2014—2017)》,“数字化”自此正式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在此基础上,2016年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公布《数字战略2025》,全方位提出有利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规划,例如,加快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和智能联网等基础建设,采用基金支持、税制改革、法律保障等方式鼓励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等。
2018年2月联邦政府发布了《德国高科技战略2025》,提出到2025年将研发投入扩大到GDP的3.5%,并将数字化转型作为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核心。

在传统工业强国地位受到冲击和全球数字化浪潮的背景下,法国政府分别于2010年和2013年提出了“工业振兴计划”和“再工业化”政策,聚焦大数据、物联网、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领域,并将其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旨在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动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数字化变革。
2015年,法国经济、工业与就业部发布的“未来工业计划”的核心是以数字化变革工业,并将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作为重中之重。
(三)日本、韩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
在21世纪的“再工业化”进程中,日本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将信息与通信技术视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力求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协同发展。
2013年,日本提出“日本再兴”战略,将产业振兴和产业竞争力强化摆在重要位置。
2016年,日本发布《第五期(2016—2020年度)科学技术基本计划》,首次提出超智能社会“社会5.0”这一理念,其中一项重点内容是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基础实力、促进政产学研融合、加快信息与通信技术研发等一系列举措,实现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高度融合,提升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竞争力。
2018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强调,灵活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在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变革传统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从而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同年,日本发布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提出,为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应持续深化企业、产业数字化转型。
韩国
韩国在电子商务、信息科技、工业数字化建设和数字经济规划等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18年,韩国政府发布《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8—2022)》,提出通过强化基础研究和培育新兴产业来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慧型城市、智能半导体等领域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创新增长引擎。
同年颁布的《2019政府研发投资创新方案》将培育新产业和提高产业竞争力作为重点投资方向,强调要对政府研发投入流程进行创新,建立系统化的研发投入体系。
2019年,韩国公布了人工智能产业和智能制造设施的发展目标与投资计划。
2020年,韩国发布的“数字新政”指出,政府应在产业等多个领域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韩国成为世界数字强国。
而在2021年颁布的“数字新政2.0”中,韩国政府计划到2025年投资220万亿韩元用于“数字新政”等多个板块。
(四)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
近20年来,中国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从“十二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信息化和数字经济政策逐步深化。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增了数字创意产业。
2020年3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建设若干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这标志着中国产业数字化进入了新阶段。
2021年11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坚持大数据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数据资源共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相关部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针对中国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中的弱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和指导方案。各地方政府也积极部署并推进数字化转型。例如,京津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及川渝地区陆续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或增加值超过40%甚至达到55%的较高目标。上海更是提出2035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